2019年7月31日,应医学研究院刘胡丹教授邀请,哈佛医学院魏文毅教授来访并在医学部8号楼1712会议室进行了题为“Targeting Cell Signaling Pathways for Cancer Therapies”的学术报告。来自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生命科学学院、基础医学院、附属中南医院的广大师生积极参加了此次精彩的学术交流活动。
魏文毅教授2002年获得美国布朗大学博士学位,2002-2006年在Dana-Farber肿瘤研究所William Kaelin教授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至今任职于哈佛医学院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现为全职教授。魏文毅教授长期从事分子肿瘤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和肿瘤防治研究工作,在蛋白质泛素化和降解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细胞周期调控、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蛋白质降解的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研究成果。魏教授主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肿瘤基金会、美国国防部等其他科研项目近10项,在Nature、Cell、Science、Cancer Cell、Nature Cell Biology、Molecular Cell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被引用2000多次。
针对靶向免疫检测点(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PD-1和配体PD-L1)的肿瘤免疫治疗,已经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 然而,大部分肿瘤患者对PD-1/PD-L1抗体并不敏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肿瘤细胞中PD-L1的表达水平有关。因此,深入解析肿瘤细胞中PD-L1的表达调控机制, 对提高PD-1和PD-L1抗体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PD-L1的表达能够受到转录和翻译后修饰的调控,但是在细胞周期进程过程中PD-L1稳态的调控机制并不清楚。魏文毅教授发现,PD-L1受到CDK4细胞周期蛋白和Speckle型POZ蛋白(SPOP)E3连接酶调控,并最后通过蛋白酶体途径进行降解(Nature,2018)。其具体机制是CDK4通过磷酸化修饰SPOP,从而招募14-3-3γ并形成复合物降解PD-L1;同时,CDK4磷酸化修饰细胞分裂后期激活因子FZR1,导致其抑制SPOP的活性丧失,进而加剧PD-L1下调。针对以上机制,魏教授发现CDK4/6抑制剂能够提高PD-L1的表达水平,与PD-1/PD-L1抗体联合使用有效发挥抗肿瘤的效应。
Zhang J et al, Nature 2018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吸引了大批师生参与,会议室后排站立了很多听众。在会议结束后,魏文毅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详细地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本次报告在大家热烈的互动中落下了帷幕,在场师生掌握了靶向细胞周期与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进一步开拓了学术视野。会后,魏文毅教授与医学研究院卿国良、刘胡丹教授和张金方教授表达了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美好意愿。
(供稿:刘胡丹)
上一条:美国德雷塞尔大学成昊教授应邀参加东湖医学名师讲座(第二十四讲)
下一条:医学研究院成功举办2019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