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正文

《自然·通讯》发表钟波教授团队非小细胞肺癌重要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0-12-01 点击数:


20201130日,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生命科学学院、免疫与代谢前沿科学中心钟波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131)上在线发表题为“CCL7 recruits cDC1 to promote antitumor immunity and facilitate checkpoint immunotherapy to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的学术论文。该文阐述了趋化因子CCL7招募cDC1促进抗肿瘤免疫的重要功能与机制,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提供新的免疫检查点疗法。生命科学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张满和医学研究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杨薇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尽管以PD-1/PD-L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治疗极大地提高了肺癌病人的生存率,但是只在大约20%的病人中有效。趋化因子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对不同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广泛参与调节细胞发育、血管生成、细胞凋亡以及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往对趋化因子CCL7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调控感染与炎症,关于CCL7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较少,具体机制未知。

钟波教授课题组发现,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趋化因子CCL7的表达水平相较于正常组织显著升高,且与肿瘤组织中DC细胞的浸润以及病人总体生存呈显著正相关。在KrasLSL-G12D/+Tp53fl/fl 小鼠非小细胞肺癌模型中,敲除CCL7促进小鼠肺癌的进展,缩短小鼠的生存期。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CCL7促进cDC1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浸润,诱导T细胞在肺癌组织以及支气管淋巴结中扩增,进而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治疗的疗效依赖于其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根据CCL7通过促进cDC1在肿瘤中的浸润进而促进T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扩增这一现象,钟波教授研究组进一步发现滴鼻注射CCL7能显著增强PD-1抗体在KrasLSL-G12D/+Tp53fl/fl 以及KrasLSL-G12D/+Lkb1fl/fl 非小细胞肺癌小鼠模型的疗效。这项研究为未来通过改造肿瘤免疫微环境进而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潜在的药物靶标。

该项研究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武汉大学医学腾飞计划与自主科研项目等项目的支持。

 

 


上一条:《自然·通讯》发表张军杰教授团队抗病毒免疫研究成果

下一条:殷昊教授、张楹教授受邀在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发表综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