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正文

JEM 发表钟波教授团队抗病毒免疫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0-03-05 点击数:

I型干扰素是保护机体抵御病毒感染的重要细胞因子,其表达是病毒感染早期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受到转录因子IRF3的重要调控。IRF3的活化受到多个层次的严格调控,包括泛素化、磷酸化、二聚化以及核转位等。目前对于IRF3磷酸化、泛素化、二聚化等过程研究得比较清楚,对IRF3核转位机制的研究较少。

2020年3月4日,我院钟波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权威期刊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IF:10.89)上在线发表题为“USP22 promotes IRF3 nuclear translocation and antiviral responses by deubiquitinating the importin protein KPNA2”(USP22通过去泛素化并稳定KPNA2从而促进IRF3的核转位以及细胞抗病毒反应)的学术论文(论文链接https://rupress.org/jem/article-abstract/217/5/e20191174/133859/USP22-promotes-IRF3-nuclear-translocation-and?redirectedFrom=fulltext)。该文阐述了去泛素化酶USP22通过去泛素化并稳定核转运蛋白KPNA2进而正调控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的过程。生命科学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蔡曾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

I型干扰素是保护机体抵御病毒感染的重要细胞因子,其表达受到转录因子IRF3的重要调控。研究表明IRF3功能的发挥受到多个层次的严格调控,包括磷酸化、二聚化以及核转位等。目前对于IRF3磷酸化、泛素化、二聚化等过程研究得比较清楚,对IRF3核转位机制的研究较少。该研究小组发现,病毒感染诱导IRF3的核转位依赖于核转运蛋白家族(Karyopherin, KPN)协助,而USP22通过去泛素化并抑制KPNA2的降解,促进IRF3的核转位,进而促进I型干扰素的表达以及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在USP22敲除细胞中,病毒感染诱导的KPNA2的泛素化修饰增强,使得KPNA2通过自噬途径降解,IRF3的核转位受到抑制,I型干扰素等下游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USP22条件性敲除小鼠对VSV以及HSV-1等病毒易感,体内I型干扰素水平降低,病毒复制水平增强,小鼠死亡率升高。

该项研究依托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重点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武汉大学医学腾飞计划与自主科研项目等项目的支持。



供稿(图):蔡曾,钟波


上一条:Cell Stem Cell发表张好建教授团队白血病干细胞研究成果

下一条:Cancer Cell发表刘胡丹教授团队白血病靶向治疗研究成果